说到徐向前,很多人印象都是铁骨铮铮的开国元帅,但其实他也有过一生难解的“疙瘩”。1935年那阵儿,四方面军往哪儿走,全靠一念之间。徐向前当时手下能人不少,兵力也够强,面前就两条路跟着张国焘命令南下,还是自己带队闯北上。别看这事儿字面挺简单,落到人身上就是天大的选择。
那会儿徐向前心里就跟打翻了酱缸似的,一个劲犯嘀咕,该不该违抗命令跟中央会合?可最后他还是安分守己,挑了南下这条路。后来多年,每当想起这事,他心里就咯噔一下,觉得这步棋走得有点窝囊。
不少人都爱琢磨,要是徐向前当年大胆点,直接带兵北上,当上元帅还能排第八不?甚至有人说,这一步要是走对了,红军形势和后来的元帅排位,或许都会改写。
要知道,徐向前那时候能调动的部队,可占了四方面军老半边天。假如他趁机全军北上,跟中央和刘志丹那边的队伍合兵一处,红军力量会一下子蹿起来,说不定历史上那些西路军的悲剧都避开了。
如果真是这样,他的威望和地位绝对水涨船高,元帅排名说不定就排到前三了,不比彭德怀低。而且抗战一爆发,也许八路军129师师长的位置得换他来坐。
可惜历史不能“如果”。那年徐向前顾虑太多,也怪当时风头太紧张,一个南下决定,直接断了后面的路,红军内部也就此分了道。毛主席其实也没怪他,理解他进退两难,每次交任务还总想着让他出头。后来建国选总参谋长,毛主席第一个就把徐向前放在心上,这就是信得过他。
至于元帅排序这事,有人说跟那次南下直接挂钩,也有人觉得其实跟战功、名望、战后岗位都有关系。真要说徐向前排得低,是不是心里会别扭?这得看人。对于老徐来说,想多了不如放下。有遗憾,但自己也愿意往前看。
再把眼光扯远点,那时山东战场一度紧张,徐向前被毛主席派去整合队伍。结果磕磕碰碰,有过新局面,也有点“水土不服”。同阶段罗荣桓干得比他出色,元帅后来排位也比老徐高一档。命运就是这么绕。
但话说回来,徐向前性格里就是有一股钻劲,遇事爱琢磨,有时候畏首畏尾,有时候义无反顾。长征之后包含情绪的过往,他并没完全看开,这也正说明他讲感情,重信义。
其实军队里,谁不是跟着历史走?有时候选择没得选,走错一步就得拐几道弯。老徐总算还是能被重新重用,一直挺到军政高层。要不是毛主席宽厚,别说这么多机会,早被冷落了。
后头有人讲,徐向前的遗憾,是为自己一刻没作主,也为整个队伍没能把握机会。这人一辈子要是过不了心里的坎,总觉得差了点什么。但真给他第二次机会,他可能还会两难,谁让那阵儿身后一堆兄弟牵挂。
历史和命运之间,就像拉锯战。徐向前元帅位置虽然不靠前,但论担当、论大局观,毛主席一直拿他当心腹使。这点排位高低怕也抵不过一份信任。
放下个人恩怨,走好手里的路,或许这才是他晚年最大的坦然。想来,那一段南下往事不仅仅是徐向前的心事,也是所有“走错路”的人的心结。
你怎么看老徐这个选择?要是你在那年头,会带兵往哪走?评论区聊聊呗!
国汇策略-最可靠的股票配资-炒股加杠杆平台-中国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