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波伊朗导弹像死神的镰刀直插以色列防线,一连串猛烈攻势让以色列导弹库存濒临枯竭,领空几乎宣告失守,面对伊朗的进攻完全无力回击。与此同时,胡塞武装也正赶往支援伊朗,这让特朗普不断高喊 “伊朗必须投降”,却又迟迟不敢派兵介入。中东的局势会如何发展,人们都在关注接下来的变数。
以色列的防线已经土崩瓦解。
以色列的防空系统眼下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。伊朗频频发射导弹,采用了“廉价死神”策略,把每枚成本60万美元的导弹用来消耗以色列每发高达600万美元的“箭-3”拦截弹。这种高低成本的对抗让以色列防线压力倍增——经过12轮连番攻势后,“铁穹”系统的拦截弹数量迅速锐减到约一千枚,而来自德黑兰的新建导弹工厂每月就能造出300枚导弹,防御网络眼看就要被撕开口子。
到2024年,过去以色列铁穹系统号称99%的拦截率,如今在伊朗这种饱和攻击下已被击碎。拦截弹不足成了硬伤,伊朗用“沙希德”低成本自杀式无人机发动袭击时,以色列都难以有效防守,许多重要建筑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。
技术层面的差距带来了更大威胁,革命卫队首次将“法塔赫-1”高超音速导弹用于实战,这款武器以8马赫的飞行速度轻松穿透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。
6月17日,特拉维夫发生的惨剧已给出清晰信号:摩萨德大楼被精确击中,海法炼油厂不得不停止运行,连内塔尼亚胡官邸周边也升腾起蘑菇云。以军发言人坦言:“每10枚攻击导弹中就有1枚击中目标”,换句话说,伊朗如若同时发射2000枚导弹,就会有200枚有效弹头将以色列轰得满目疮痍。
伊朗方面发布的画面中能够看到,一架以色列 F - 35 战机被导弹精准锁定,紧接着在空中发生爆炸,这是冲突升级后,伊朗公开宣称击落的第4架 F - 35。
伊朗获得强大支援后,让特朗普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。
也门胡塞武装公开宣布:“会像支持加沙民众一样,全力声援伊朗!”胡塞武装以敢于攻击美国航母著称,红海上不少航母舰载机因此受损。近两年,他们接连对美军舰艇发动袭击,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。
冲突爆发之初,美军把驻扎在亚太的“尼米兹号”航母调往中东,试图靠双航母打击群来震慑伊朗。眼下,情况发生变化,胡塞武装的介入,让伊朗等于多了一层屏障,能有效牵制美方航母行动,让美军不敢轻易出手。
伊朗方面同样积极行动,革命卫队正式宣布启用“法塔赫-1”高超音速导弹,直接让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形同虚设。不止如此,伊朗还保留了更多备选方案,像淡水厂、电厂等以色列的重要民生设施,随时有可能成为新的攻击目标。倘若这些关键设施遭到破坏,数百万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将陷入困境,内塔尼亚胡的领导地位也将受到严重动摇。
特朗普现在急得团团转,一边在社交平台上高喊“伊朗必须无条件认输”,还放话已经盯上了哈梅内伊;另一边又不敢真的让美军直接参与。
原因很简单,看看最新民调就明白了,60%的美国人受访时表示不支持美军直接参与这场冲突。不少主流媒体和政界精英纷纷提醒:“要是真把美军派进去,陷入城区作战,结局恐怕会重演阿富汗的惨痛经历。”
美军在叙利亚的紧急撤离显露出更深层的恐惧。当30架KC-135加油机前往中东支持以色列时,革命卫队迅速发布了模拟攻击美军基地的“法塔赫-1”动画。这种心理战毫不留情地击中了白宫的软肋:特朗普希望能保护盟友,但又害怕引火自焚。
欧洲方面也不好对付,马克龙直言告诫特朗普:“可别打算推翻伊朗政权,要不然中东可要彻底乱套了!”
更头疼的是,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还一直强调:“东方大国才是真正的劲敌。” 特朗普现在陷入两难,动手吧,国内有阻力,外界舆论也不乐观;选择按兵不动,以色列局势又压不住,还丢了面子。
03 中东火药桶已经被点燃
这次伊以之间的矛盾已经从原先的小范围冲突变成了全面对抗。现在以色列导弹数量严重告急,防御体系出现明显漏洞,伊朗这边战力全开,还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,美国则在旁边陷入尴尬,很难做出抉择。局势要是继续恶化,中东地区恐怕会彻底陷入混乱,石油价格可能一路飙升,难民数量激增,国家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张,这些连锁反应还会影响到世界各地。
更重要的一点在于,表面上的矛盾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大国之间的博弈存在。美国一直希望巩固自己在中东的主导地位,俄罗斯虽然目前没直接参战,他们的立场依旧举足轻重,欧洲各国也都在各自谋划利益,东方大国的动向同样可能左右整个局势的走向。
伊朗心里清楚,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美国而非以色列,毕竟以色列并没有足够力量发起大规模冲突,对伊朗构不成实质性威胁。反观美军,一旦主动介入,凭借雄厚的资源就可能对伊朗造成毁灭打击。正因为如此,伊朗才迟迟没有发射那两千枚导弹。当前局势瞬息万变,每一个选择都可能重塑历史。
国汇策略-最可靠的股票配资-炒股加杠杆平台-中国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